CN
EN CN
0755-33218492
1216374743

新闻资讯

资讯速达,实时了解鸿陆的最新动态

浅析RFID技术在血液制品安全问题中的那些应用

  • 时间:2022-06-24
  • 作者:鸿陆技术
  • 浏览:2069次
  • 分享
  • A+ A-

传统的血液管理系统主要采用的是条形码标准技术,该标准是由国际输血协会制定的,专门针对血液标记的全球通用的标准。但条形码标签信息存储量小,而且是只读信息,这样不利于日常管理和跟踪维护。而且条形码可靠性也很差.在潮湿环境中或者受磨损的情况下,其可读性会大大降低,甚至会产生误读或者错读的情况。从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来看,血液制品的安全监控和跟踪追溯随着RFID技术的加入可以得到一定的解决。



一直以来,血液制品的管理业务的一般流程为:献血登记——体检——血样检测——采血——血液人库——在库管理(成分处理等)——血液出库——医院供患者使用(或制成其他血液制品)。在这一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包括献血者的资料、血液类型、采血时间、地点、经手人等。大量的信息给血液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又加上血液是一种非常容易变质的物质,如果环境条件不适宜,血液的品质即遭破坏,所以血液在存储和运输途中,质量的实时监控也十分关键。


将RFID技术应用于血液制品的安全监管,首先是先建立完整、准确的血液制品信息记录。通过RFID技术对血液制品进行唯一的标识和数据记录,让血液制品在供应链全过程的产品信息、参与方信息及属性信息等都进行有效的记录标识。基于这一覆盖供应链全流程的数据记录和数据与物体之前的可靠联系,可确保到达使用环节的血液来源追溯。


RFID技术在血液制品安全问题的那些应用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RFID血液采集环节

医务人员手持RFID手持终端扫描血液RFID标签上的信息,记录采血者姓名信息,及采血开始及完成时间等信息。采血结束后将献血者的姓名、性别、血型、证件号等信息写入无偿献血卡RFID电子标签中,解决了血液管理中的责任不清等问题,加大了对献血者资料调查的快捷性,以及献血卡的防伪性。



2、血液检验检疫环节

通过RFID读写器扫描制备者的RFID电子标签和血袋,记录制备者制备时间和制备类型等信息。血液制备完成后,打印RFID血袋标签(RFID血袋标签记录:献血编号,血型,血液类型,血量等血液基本信息,以及制备人编号,采血单位,血液有效期等有效信息)。


3、血液制品生产环节

这个环节是将检验检疫合格的血液投入生产,通过RFID标签对血液制品进行分拣,符合生产加工条件的血液才能允许进入下一个环节。同时,还可以对不同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以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在生产加工完成后,由生产者把生产者信息、生产加工方法、生产加工日期、血液制品保质期、存储条件等内容添加到RFID电子标签中。



4、血液成品检验环节

RFID血液成品检验主要是对已经生产出的血液制品进行抽查,包括对血清学及病毒学等方面的检验。最终将成品检验的结果、时间、方式、检验人员信息等写入RFID标签。


5、血液储藏环节

众所周知,血液制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对储藏环境的要求较高。利用RFID标签中记录的信息,迅速判断产品是否合适在此仓库储存,能储存多久,在出库时根据存储时间选择优先出库产品。


6、血液运输环节

通过RFID技术和GPS结合起来,可以对血液制品提供实时监控和跟踪服务。在经过道口检查是,检查单位无需拆开包装,只需通过RFID阅读器就可以知道血液制品的具体内容,大大提高了道口检查速度并缓解道口拥挤的压力。


7、血液销售环节

通过RFID标签了解已购血液制品信息,可以帮助医院对血液制品进行精准管理,也便于以后用户反馈或产品召回时的确认。


8、用户反馈原则

当血液制品出现问题时,可根据RFID标签信息来追溯产品生产运输全过程,帮助确定出现问题的环节和问题产品的范围。


RFID血液制品管理不仅使整个供应链管理可见、透明、不受污染,还使信息、质量等得到了实时监控与互联跟踪,真正将血液管理信息化、医疗管理信息化工作延伸到了末梢,落到了实处。RFID血液制品管理既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信息跟踪,又能实时监控物品质量,能够真正实现血液管理的智能信息化。


(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