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记录了患者在院期间所接受的一切检查、治疗、诊断数据,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现代医疗对病案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虽然现在很多医院已经实行了电子病历,加强了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但是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且病案信息利用效率难以最大化发挥。
在三级医院评审与JCI认证标准中,病案管理始终是医疗质量评估的重要环节。某三甲医院统计显示,每年因纸质病案引发的管理问题导致评审扣分达12.7%,暴露出传统管理模式的三大痛点:
1、长期存储压力大
2000床医院年产生纸质病案超50万份,占用600㎡仓储空间,平均储存成本18元/份,检索耗时25分钟以上。随着医院就诊量逐年增长,病历数量持续累积,需占用大量专门存储空间,部分医院已出现 “档案柜满溢” 的困境。同时,纸张易受环境影响,受潮、褪色、虫蛀等问题会损坏病历信息,削弱其法律效力。
2、跨院区协作障碍
一般分院患者历史病案获取平均需3个工作日,无法及时调取病例,跨院区协作困难,无法纳入医院现有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3、流转流程不可控
出院患者的纸质病历需经历“病区整理-病案室回收-人工登记-归档存放-借阅调用”等多环节流转,每个节点均依赖人工交接与纸质记录,效率低下易出错。
为了突破这些难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布《出院患者纸质住院病历即时数字加工项目招标文件》,正式启动患者纸质住院病历的数字化与精细化管理项目,将为每份住院病历粘贴RFID电子标签,标志着医院病案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追踪”转型。
通过RFID技术,医院实现了住院病历流转高效化、安全可控化、管理精细化、成本最优化,不仅提升了病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还间接保障了患者诊疗的连续性与安全性,是智慧医院建设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还引入了RFID手术室智能管理柜,以智能化手段优化手术室管理,提升医疗效率,改善患者体验。手术室是医院最核心、最复杂的部门之一,其高效运转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医疗质量。然而,传统手术室管理仍面临流程效率低下、人员管理复杂、数据追溯困难、感染控制压力大等困难及挑战。
通过RFID智能柜实现对手术器材、医护人员衣物等手术室物品的精细化管理,便于回溯分析,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人为疏忽,提升手术室感染控制水平。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来源于万马科技,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