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已联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召开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座谈会,双方就“快递业+回收业”的具体合作内容与方式进行交流,并进一步探讨回收体系建设、常态化激励机制建立、现有工作体系衔接等问题。9月23日,2020中国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还发布了《2020中国快递绿色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大力推进快递绿色包装治理。
今年,国家邮政局提出“9792”工程,即到今年年底力争实现“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90%,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7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0%,新增2万个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
国家邮政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当天,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6.75亿件,同比增长26.16%,再创历史新高。由于今年大促提前到11月1日,“快递100”包裹查询次数也相比平时提升20%,峰值达到每天4亿次,预计整个大促周期内,累计查询量或将达到近60亿次,可见快递业应对高峰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佐证经济回暖势头。据国家邮政局预测,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将超800亿件,越来越多的百姓获得快递业发展带来的便利。
快递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带火了包装业。快递包装所涉及的包装材料包括纸箱、塑料袋、填充物和透明胶带等。但是,快递的快速增长,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数据显示,我国快递业每年消耗的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据了解,当前部分物流企业已经实现回收装置的全覆盖。以中通快递为例,目前中通快递电子面单使用率达99.9%,其中一联单的全网使用量已达到80%以上,并还在持续稳定增长。同时,新采购45毫米以下“瘦身胶带”使用率也达到100%。该公司还大力推广可循环中转袋的使用,并开发环保袋识别系统。截至目前,中通快递全网投入使用的带RFID电子标签可循环中转袋超过250万个,目前上海、广州已实现可循环中转袋100%覆盖,预计今年底实现全网可循环中转袋全覆盖。
“以前使用编织袋,5毛钱一个,但只能使用一次,现在的可循环中转袋能使用一年。核算下来,单次使用成本只要1毛多,每个袋子的装载量还提升了30%。”某市中通快递负责人表示,循环袋的使用不仅助力环保工作的开展,还降低了网点的经营成本。
在京东物流,可循环使用的包装袋里还有高科技。据介绍,目前京东采用“可循环中转袋+RFID”方案,推广使用可循环中转袋。“RFID就是在中转袋里放置一枚电子标签,具有定位、追踪等功能,既可以追踪包裹的位置,又可以对包装袋使用次数进行统计。以前我们使用的中转袋,虽然成本低,但每次都需要封口、破损大,只能使用一次,现在的中转袋可循环超过100次,达到《规范》中提出的标准的2倍。”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在转运中心,物流企业通过使用可循环环保袋等方式来节约快递资源。百世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19年4月起,百世各大转运中心便推广使用可循环集包袋。截至2019年12月底,华东、华北、华中和华南区域站点均推广使用环保集包袋,全网投入使用500万条。
“该集包袋具有RFID标签识别、路由追踪功能,其群感应RFID技术还可实现包裹中转、丢失、区域流向、稽核等信息收集。相较于传统的最多只能使用2次的编织袋,实际可重复使用达到40次以上,能有效提高转运中心出入库效率,同时减少浪费、降低污染。”该负责人说道。
可循环使用是快递包装的一个重要变化。记者从苏宁物流了解到,目前苏宁某地仓库内1米×1米规格可循环中转袋共400个,日均使用量为150个,日常周转率已达到37.5%。3C数码产品专用的循环中转箱1900个,目前日均使用量300个,日常周转率达到16%。韵达快递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6月开始陆续推广使用可循环集包袋,目前推广率达到70%。
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成效初显。然而,快递包装回收方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比如,一些快递收发点由于场地有限,没有空间放置回收箱;一些小区快件量尽管大,但消费者习惯将快递带回家再拆,回收箱没有发挥实际作用;还有很多包装纸箱由于破损率高,回收再利用的概率很低。
快递业绿色治理要坚持标本兼治,推进综合治理。要以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台账落实为抓手,加快推进绿色包装应用;以建立健全与绿色理念相适应的法规标准政策体系为保障,构建绿色治理的长效机制;以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强化绿色治理的内生动力。
(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