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RFID产品应用越来越广泛,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RFID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电磁场或交变磁场)实现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RFID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RFID成功应用的极大促进应用需求的扩展,一方面是受到应用需求的驱动。
在实际应用中,RFID电子标签根据其内部是否需要加装电池及电池供电的作用分为:无源标签、半无源标签及有源标签三种。
其中,无源标签是在RFID读写器的读取范围之外时,RFID标签处于无源状态;在RFID读写器的读取范围之内时,RFID电子标签从RFID读写器发出的射频能量中提取其工作所需的电能。
半有源标签未进入工作状态前,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在RFID标签进入工作状态后,RFID电子标签收到RFID读写器发出的射频能量;半有源标签的标签电路本身耗电很少。
有源标签的工作电源完全由内部电池供给,RFID电子标签的电池的能量供给也部分会转换成RFID电子标签与RFID阅读器通讯所需的射频能量。
目前,RFID产品的工作频率有低频、高频、超高频之分,根据感应方式也有无源跟有源之分,不一致的工作频段的RFID产品也有着不一样的特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不一样吧?
无源RFID技术
1、低频(125KHZ-134KHZ)
低频的工作频率为:125KHZ-134KHZ,其波长约为2500m。尽管低频的磁场区域下降很快,但能产生相对均匀的读写范围。它的信号除了金属材料有影响外,能穿过任何材料的物品,在全球没有任何特殊的许可限制。低频产品有着不一致的封装方式,就是好的封装方式价格太贵,但有10年以上的寿命。相较于其他频率的RFID产品,低频的数据传输速率较慢,价格也较高。
主要应用:
畜牧管理
汽车防盗
2、高频(13.56MKZ)
高频的工作频率为:13.56MKZ,其波长约为:22m。高频RFID读写器通常通过负载调制的方式进行工作,即是通过RFID读写器上的负载电阻的接通与断开促使读写器天线上的电压发生变化,实现用远距离读写器对天线电压进行振幅调制。它的信号除了金属材料有影响外,能穿过大多数材料的物品,但往往会降低读取距离。尽管高频的磁场区域下降很快,但能产生相对均匀的读写范围。高频的数据传输速率比低频要快,价格不是很贵。
主要应用:
图书馆应用
瓦斯钢瓶管理
公共交通收费
酒店门锁管理
写字楼人员管理
生产线物流管理
3、超高频(860MHZ-960MHZ)
超高频的工作频率在全球的定义不是很相同,大致分为几种:国标(920MHZ-925MHZ、840MHZ-845MHZ)、美标(902MHZ-928MHZ)、欧标(865MHZ-868MHZ)、日本(950MHZ-956MHZ),其波长约为:30cm。超高频是通过电场来传输能量的,电场的能量下降不是很快,但读取的区域不是很好定义。该频段是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进行的,读取距离较远,高达20M。它的信号无法穿透液体和金属,天线采用线性和圆极化两种设计,可满足不一致应用的需求。超高频有较好的读取距离及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很短时间内能够读取大量的电子标签。
主要应用:
仓储管理
资产管理
医疗器械管理
档案管理
产线自动化管理
航空行李箱管理
车辆管理
有源RFID技术(2.45GHZ、5.8G)
有源RFID技术具备着低发射功耗、通讯距离长、传输数据量大、可靠性高和兼容性好等特点,与无源RFID技术相比,由于其RFID标签是带电池的,限制的标签多样化及大小的发展,并且费用较高。但有源RFID技术在技术上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收费、港口货运管理等应用。
如今,RFID技术上的发展是呈现多面化,这也极大的推动了物联网的发展。在RFID读写器方面,多功能已经是趋势了(例如:鸿陆读写器的断电续传、支持HTTP POST通信、无线数据传输……);多种数据接口(RS232、RS485、USB、WiFi、红外、以太网口……);多种形式(便携化、模块化、小型化、高防护……)。在RFID电子标签方面,标签芯片功耗更低、作用距离更远、无线可读写距离更完善、成本更低等。
相信未来RFID技术将结合更多高新技术,由单一识别向多功能识别方向进展的同时,结合现代通信实现跨行业、跨区域的应用。
(本文为鸿陆小编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